为什么还有人经常拍电影?胶片摄影各种情况下的快门速度和光圈值如何搭配?其实纽约摄影学院的课程是电影摄影课程。那时候估计还没有数码相机,天体摄影中胶片单反的问题有点难,需要注意什么?注意周围的光环境,用中焦镜头或中焦定焦镜头拍摄,人物失真小。所谓胶片摄影的像素理论,其实是不成立的,因为我自己扫描底片的时候发现,把135胶片扫描到600多万像素是没有意义的,也就是说胶片的像素不可能超越数码。
1、问下问下,我的一个摄影师用胶卷给我拍一组照片,但是出来的图都好黄…
胶片照片不能修图。至于你的照片发黄,那是因为洗印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一般来说,比如富士的胶卷会用富士的药水冲洗,柯达的胶卷会用柯达的药水冲洗。如果没有,照片的颜色会有偏差,也和药水的新旧程度有关。举个例子,如果一壶药水允许冲洗200张照片,但是影楼为了节约成本,冲洗了400张照片,那么后期冲洗出来的照片质量会很差。胶片拍摄和冲洗出来的照片颜色是黄色的。主要原因是拍摄时光源色温低,导致发黄。
三、冲洗药液配方比例不当或药液温度控制不准。第四,影片已经过期。如果胶片冲洗后得到的底片颜色不正且无法修复,当打印机放大照片时,可以调整颜色校正。目前所有的放大机都是数码放大机。胶片底片也可以用扫描仪转换成数字图像,然后用软件校正颜色,用放大机放大颜色准确的照片。
2、摄影艺术中对照相机,胶片的要求至少有哪些?,
摄影有很多因素,包括相机的机械设备,胶片的大小,镜头的质量。你说的长镜头一般只用于拍摄体育和野生动物,相当于望远镜。大光圈的价格很贵,一个镜头2万左右,贵的10万。但是几千块就够了,质量却差远了。
3、胶片摄影在各种情况下的快门速度和光圈值怎么搭配?
其实这些曝光参数在片盒上已经标注出来了:比如ISO200胶片,1/250秒的快门速度,阳光流畅情况下的f/16光圈系数。看你想得到什么样的效果,一般如下:1。风景摄影就是用小光圈,根据曝光调整快门,也可以用光圈优先法确定光圈(比如F16)然后自动测光让门关上。2、人像摄影如果不要背景就用大光圈,要背景就用小光圈。
4、当代胶片摄影的正确玩法是怎样
因为胶片照片的优点是:栩栩如生,层次丰富,有细腻的颗粒感,这是数码找不到的。胶片是大约十年前人们使用的胶片相机的胶片。你得显影然后再显影,才能看到照片。既原始又时尚。其实不管胶片还是数码,最基本的原理都是一样的。只是数字会侧重于后期,而电影侧重于暗房技巧。其实纽约摄影学院的课程是电影摄影课程。那时候估计还没有数码相机。
5、胶片单反在天文摄影中的问题
连接起来有点困难。接口转换器应该不可用。可以去摄影市场淘。我用海鸥F1。如果不接望远镜,就用大光圈。那么光圈大概是4.5。(准确的说忘记了)。快门,长时间曝光。拍月球大概需要270秒。忘了205吧。这是一个很好的清道夫。不知道你要拍的是什么样的天空是星环还是星环怎么曝光?曝光以上205需要几个小时30分钟。只有一个焦距是不可能调整焦距的。F8B门需要30分钟估计这个205很恐怖。205是固定镜头,连接时效果不好。一般望远镜都有单反接口。建议买单反。总觉得205不合格。
6、在拍人物摄影的时候,应该要注意一些什么
注意周围的光线环境,用中焦镜头或中焦定焦镜头拍摄,使人物失真小。如果想拍出浅景深的照片,也就是突出人物主体,模糊背景的照片,就要用大传感器相机,尽量保持人物与背景的距离,开光圈,中焦拍摄。拍出好人像的6招(1)长焦距中等距离的变焦或定焦镜头都可以。如果使用35 mm胶片,这意味着应该使用焦距为85至135 mm的镜头。
当使用85至135 mm的较长镜头(通常称为人像镜头)时,透视被压缩,这样面部特征将显示正确的比例。如果要用200 mm以上长焦距的镜头,会让脸看起来很平和。用中号望远镜拍人像比较好。上面用35 mm广角镜头拍出来的脸太丑了。下图用105 mm长焦距镜头拍摄的人像,压缩了透视和五官,使被摄主体看起来自然悦目。
7、关于胶片摄影
淘宝有不少,旧机器很便宜,但是很难买到显影器材和胶片。投影仪:一般8 mm的二手旧机600.1万元,16 mm的旧机1500.3万元左右,35 mm的旧机不在范围内。国产的,略有瑕疵,2000元左右。如果完好的话,要花你3.5万。电影摄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现在开发是流水线作业,拍摄的设备一般都是租来的。在家用DV出现之前,很多人都是用8mm的相机来拍摄家庭视频,但是目前柯达公司已经不生产8mm的底片了,所以即使你有这个相机也不实用。现在有很多影迷拍摄16mm的电影,但是因为16mm的画幅只有35mm的一半左右,所以多用于电视广告,纪录片之类的。
8、胶片摄影
所谓的像素其实都不是,因为我自己扫描胶片的时候发现,把135胶片扫描到600多万像素是没有意义的,也就是说,胶片的像素不可能超越数字。所谓的电影感论,其实就是丑,这种效果真的可以在后期数字阶段处理。就算还是有差距,至少我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包容,的确!毫无疑问,胶片真的比数码好。但是,数字hdr合成仍然可以实现高容差。
为什么还有人经常拍电影?一个是综合体。手动操作老式机械相机的感觉,夕阳,静谧的余辉,三脚架,点燃一根烟出于成本因素,出于后期处理的精力,强迫自己用心用脑认真对待每一次按下的快门。其次,有人觉得片子的色彩真的很美,那种颜色是数字无法模仿的。胶片的颜色会让它很感动,还有数码的和平,这也是为什么用一些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