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ospf和rip是不同的路由协议?ospf采用什么算法OSPF(OpenShortestPathFirst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是一个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GatewayProtocol,简称IGP),用于在单一自治系统(autonomoussystem。
1、RIP,OSPF等路由协议严格意义上讲属哪一层?
RIP基于UDP,BGP基于TCP,OSPF和EIGRP基于IP。这些在TCP/IP协议栈中定义的路由协议用于发现和维护前往目的地的最短路径。路由协议(英语:Routingprotocol)是一种指定数据包转送方式的网上协议。Internet网络的主要节点设备是路由器,路由器通过路由表来转发接收到的数据。转发策略可以是人工指定的(通过静态路由、策略路由等方法)。
扩展资料:常见路由协议常见的路由协议有RIP、IGRP(Cisco私有协议)、EIGRP(Cisco私有协议)、OSPF、ISIS、BGP等。RIP、IGRP、EIGRP、OSPF、ISIS是内部网关协议(IGP),适用于单个ISP的统一路由协议的运行,一般由一个ISP运营的网络位于一个AS(自治系统)内,有统一的ASnumber(自治系统号)。
2、OSPF具体工作原理是什么?
OSPF使用接口的带宽来计算Metric,例如一个10Mbit/s的接口,计算Cost的方法为:将10Mbit换算成bit,为10000000bit,然后用100000000除以该带宽,结果为100000000/10000000bit10,所以一个10Mbit/s的接口,OSPF认为该接口的Metric值为10,需要注意的是,计算中,带宽的单位取bit/s,而不是Kbit/s,例如一个100Mbit/s的接口,Cost值为100000000/1000000001,因为Cost值必须为整数,所以即使是一个1000Mbit/s(1GBbit/s)的接口,Cost值和100Mbit/s一样,为1。
3、内部网关协议RIP和OSPF各基于什么原理
RIP是基于距离矢量算法的路由协议。运行RIP的路由器会定期将自己的整个路由表以广播的方式(RIPv2组播)发送给邻居,邻居路由器根据收到的路由表更新自己的路由表,只是在邻居到达某个网络的度量值上将自己到达邻居的度量值进行累加,以表示自己到达某个网络的距离。同时记录该网络是通过哪个接口(IP)学习到该路由的,以此表示到达目标网络的方向。
运行OSPF的路由器首先会通过Hello报文,发现邻居并建立邻居表,然后邻居之间传递各种LSA(链路状态通告,对自己连接的链路的描述),从而形成自己的LSDB(链路状态数据库),也称拓扑表,最终网络中所以路由器的LSDB完成同步,信息一致,每个路由器开始使用SPF算法独立计算出自己到达每个网络的最佳路径,形成路由表。两者的区别:协议更新方式更新范围更新内容更新周期RIP广播所有邻居整个路由表定期更新OSPF组播邻接的路由器邻居需要的LSA触发更新总结:RIP路由信息是依靠“传闻”得来的,并不可靠。
4、OSPF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是什么?
OSPF是一种典型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采用OSPF的路由器彼此交换并保存整个网络的链路信息,从而掌握全网的拓扑结构,独立计算路由。因为RIP路由协议不能服务于大型网络,所以,IETF的IGP工作组特别开发出链路状态协议OSPF。目前广为使用的是OSPF第二版,最新标准为RFC2328。OSPF作为一种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GatewayProtocol,IGP),用于在同一个自治域(AS)中的路由器之间发布路由信息。
5、RIP协议、OSPF协议采用什么算法
给你一点资料NSSA原理简介众所周知,OSPF路由协议是目前因特网中应用最为广泛一种IGP,而NSSA则是在该协议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的属性,她的英文全称是”notsostubby”area,一个充满了幽默味道的名字。要想了解该属性的特征,我们先从路由协议的发展历程讲起。1.2从DV算法到链路状态算法RIP作为最古老的动态路由协议,使用DV算法来计算路由。
这样在RIP应用于大型拓扑复杂的网络时,就会出现效率不高、收敛慢、路由自环等问题。其中尤以路由自环的危害最大。此时必须有新的路由协议来适应日益复杂的网络,而且新的路由协议必须要解决RIP遇到的所有问题。由于DV算法对网络的理解是基于“平面的”在运行RIP协议的路由器眼中,网络仅仅是由一个个直连的邻居和一条条由邻居通告的路由组成。
6、为什么说ospf和rip是不同的路由协议?
OSPF(OpenShortestPathFirst)和RIP(RoutingInformationProtocol)是两种不同的路由协议,它们在路由选择算法、协议特性、可扩展性和适用范围等方面都有所不同。路由选择算法不同RIP是一种距离向量协议,它的路由选择算法基于跳数,即每个路由器在路由选择时会选择跳数最少的路径。
协议特性不同RIP是一种简单的路由协议,它不支持带宽、延迟和负载等因素的考虑。而OSPF是一种复杂的路由协议,它支持带宽、延迟和负载等因素的考虑,能够提供更加灵活和可靠的路由选择。可扩展性不同RIP在大型网络中可扩展性较差,因为它使用跳数作为路径选择的度量标准,会导致网络拓扑的收敛速度变慢,并且容易出现路由环路和路由震荡等问题。
7、ospf采用什么算法
OSPF(OpenShortestPathFirst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是一个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GatewayProtocol,简称IGP),用于在单一自治系统(autonomoussystem,AS)内决策路由。是对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一种实现,隶属内部网关协议(IGP),故运作于自治系统内部。著名的迪克斯加算法(Dijkstra)被用来计算最短路径树。
其中OSPFv2用在IPv4网络,OSPFv3用在IPv6网络。OSPFv2是由RFC2328定义的,OSPFv3是由RFC5340定义的,与RIP相比,OSPF是链路状态协议,而RIP是距离矢量协议。OSPF路由协议是一种典型的链路状态(Linkstate)的路由协议,一般用于同一个路由域内,在这里,路由域是指一个自治系统(AutonomousSystem),即AS,它是指一组通过统一的路由政策或路由协议互相交换路由信息的网络。